符号:
IP名称:中恒地下空间
类别:产业IP
产业赛道:城市更新
IP使命:创新技术助力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持续领跑者
聂吉利,中恒控股董事局主席
全经联金融投资委员会委员
用户:
G端:市人防办、市政水利工程项目。
B端:华润、金茂、万科等品牌开发商。
应用场景:
与市人防办的地下空间应用公司合作成立江西捷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已经成功开发了一个象南•邻里中心项目的样板工程,正在进行的项目还有山东齐河智慧停车项目、广州三寓宾馆智慧停车项目、南昌县府西路地下车库项目、吴奇艺术馆地下车库项目、沁庐•旅生活馆立体车库项目等。
中恒科技的技术优势也很好的运用在市政水利工程中,如浙江海宁的钱塘江综合整治项目、南昌市的赣江尾闾项目等。
在房地产领域与华润、金茂、万科等品牌开发商建立了品牌合作,诸多大型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都运用了中恒科技的核心技术。
案例一:象南•邻里中心项目
案例二:浙江海宁钱塘江综合整治项目
案例三:赣江尾闾项目
内容:
①核心价值:
为建筑基础、地下停车场、城市综合管廊、人防设施和老旧城区更新等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为水利工程、港航设施、道路工程建设提供更加科学的技术支持及系统解决方案,与全经联共创了《城市地下空间更新利用解决方案》,在首届全经联城市更新大会上发布1.0版。
②核心技术与能力:
中恒科技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运营、地基基础施工服务和桩工设备制造领域科技研发工作。现拥有各类大中型专业机械设备60多套,中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70余人,取得了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62项,国家级工法6项,省级工法11项。主编了江西省第一部国家建设行业标准《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和《江西省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技术规范》,编制的《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施工工法》于2011年被评定为国家级工法,编制的《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咬合桩连续墙基坑支护施工工法》于2014年被评定为江西省省级工法,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浙江大学 — 中恒地下空间科技合作中心”,是国内创新技术助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产业升级的先行者。
中恒地下空间科技依托中恒地下空间工程智能智造基地、中恒地下空间工程智能研究院,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建立技术基础,自主研发的长螺旋系列技术和施工逆作法,能够在狭小场地开发地下空间、充分利用老城区碎片化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施工过程无噪音,环保不扰民,不影响地面交通与市民出行活动,与普通工法相比,极大缩短施工周期,为广大市民创造更多便利。可以承接政府、开发企业、投资商的地下桩基、地下空间利用的设计、施工业;可以与政府、开发商合作共同开发地下空间,参与投资和和设计、施工。
模式:
①运营团队:
中恒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经营、施工、运营,公司约有160人左右。
②产业伙伴:
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进行科研合作的团队;中恒设计院、中恒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智慧停车设备厂家等。
③运营流程:
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
④收益模式:
工程施工的利润、投资开发地下空间利用的收益、后期停车场或商业运营收益等。
申报成为全经联城市更新IP:
联系人:
李增鑫
全经联数据运营经理 18500094615
吕有峻
全经联产业运营经理 18600282025